八方新聞 www.8NEWS.net

攜手社區雙連埤復育衛星濕地 中華青鱂野放重現生命力 [列印本頁]

📝 SindyGoh   📰 2024-9-21 10:04 AM   ⏱    👍

【記者 盧歌 宜蘭報導】

 宜蘭雙連埤早期因為有諸多珍稀水生動植物生育棲息,因而由宜蘭縣政府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然而因外來種魚類入侵以及周邊慣行農業影響,埤塘中部分物種已不復存在。由於入侵種移除與水體污染改善難以立即奏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結合在地農民,積極在雙連埤周邊引水將旱田回復為水田,建立衛星濕地,已新增5.88公頃湛水面積。20日並與中央研究院將合作復育的2000隻中華青鱂野放至由在地農友復育的水田濕地,希望先建立穩定的衛星族群,再逐漸拓展至雙連埤埤體水域。


、Download:0
附加檔案雙重掃瞄病毒完成,技術提供

 中華青鱂是臺灣原生淡水魚,俗稱稻田魚,棲息於稻田、溝渠、湖泊等低海拔緩流或靜水水域,對水質有一定要求,且對農藥極為敏感。過去曾廣泛分布於臺灣中北部,是農田生態系代表物種之一。然而受到外來種入侵、水污染及棲地破壞等影響,一度被認為在台灣已滅絕超過40年。直至81年,才在雙連埤重新發現原生族群,但由於外來入侵種食蚊魚(俗稱大肚魚)會捕食中華青鱂的魚苗或魚卵,加上棲地水質污染,使雙連埤中華青鱂原生族群逐面臨威脅。

 林業保育署於112年起,委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世彬進行中華青鱂調查及復育,發現雙連埤地區仍殘存數個中華青鱂原生族群,研究團隊選擇其中遺傳多樣性最高的族群作為種源,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出2000隻健康的中華青鱂個體,再經過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疾病檢測無虞後,野放至在地友善農友近年復育的友善水田,希望能重現雙連埤中華青鱂族群的生命力。


、Download:0
附加檔案雙重掃瞄病毒完成,技術提供

 林業保育署表示,此次雙連埤的中華青鱂復育專案,歷經五年的社區保育推動過程,尋求多位在地農友合作,將已陸化的草生旱地重新引水,營造成適合中華青鱂棲息繁衍的水田濕地。其中在地農友簡奉如長期關注雙連埤地區的自然生態,獲悉林業保育署在主埤周邊復育擴大濕地環境的構想後,立即投入復耕水田的行動。他採用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方式,面積已達4.2公頃,除了生產名為「簡單米」的友善稻米,他的水田也成為中華青鱂的良好棲地,為復育計畫提供了最佳的野放基地,兼顧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育。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也補充說明,為執行擴大雙連埤主埤周邊濕地面積,增加湛水生態環境的任務,自109年起即積極尋求在地居民共同合作,推動雙連埤周邊水田溼地棲地營造,並藉由工作假期修復古水圳,搭配引水工程從揀水溪以管流方式引水挹注,作為雙連埤周邊溼地復育的補充水源,以減緩溼地陸化;110年起更透過「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補助願意參與的友善農民,113年已有14位在地農友投入,湛水及友善農作面積已擴大至5.88公頃,建構三生一體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里山環境。


、Download:0
附加檔案雙重掃瞄病毒完成,技術提供

 林業保育署強調,國內水稻田環境常因休耕導致長時間無水,且水田間之聯通性差,難以找到適合中華青鱂的棲地。因此水田溼地棲地營造是本次中華青鱂復育工作的重點任務,除了作為中華青鱂的庇護所,亦可透過聯通水道讓中華青鱂自然補充至粗坑溪中,成為中華青鱂重返雙連埤野地的種源中心。未來期能提高雙連埤中華青鱂逐漸基因單一化的族群遺傳多樣性,藉此建立數量多而穩定的族群。後續也將妥善維護與在地居民好不容易建立的夥伴關係,持續深化社區保育,與農友共同監測生態和巡護復育濕地,維護雙連埤及其周邊衛星濕地的生態環境。




Copyright © 2024 八方新聞 合作諮詢、業採供稿:CoolQi2009@Gmail.comCoolOdd@QQ.Com
☎ 0928-517147(台灣遠傳) ☎ 131-24073058(中國聯通)